12月17日,再次在微博上搜索了“大数据杀人熟习”,这次的主角是美团。出租车软件对同一位客户采用不同的定价,并且酒店预订会员花的钱比普通用户多。近年来,“大数据杀害”的搜索频繁。专家指出,《平台经济反垄断指南(征求意见稿)》(以下简称《反垄断指南》)完善了《反垄断法》的规定,规范互联网违法行为,提倡大型平台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。为了消除“大数据杀人”的混乱局面,除了完善法律法规和加强执法外,还必须督促企业诚实守信。
“大数据查杀”频频热搜
12月17日,在社交媒体上播放了一篇题为“我被美团成员的韭菜割伤”的文章。基于他自己订购外卖的经验,作者发现在美团的同一家商店中,使用相同的送货地址并同时订购时,会员的送货费用要高于非会员的送货费用。文章认为,开一家外卖会员可以省钱,但是附近外卖商人的送货费几乎都比非会员高出1元到5元。
一时间,“美团被击倒成员杀害”迅速登上了当天微博上的热门搜索列表。网民在微博,知虎,黑猫,朋友圈等网站上抱怨美团对老会员的待遇有所不同:送货费较高,同一家店吃了两三遍后价格上涨,开业后全额减价成员减少了,甚至连会费的续费也让美团感到“对新的和旧的感到满意”。而且,美团不仅如此,而且饥饿时也存在上述问题。
后来,美团的外卖方对此作出回应,称送货费的差异与会员资格无关。由于软件中的位置缓存,错误地使用了用户的上一个历史位置,这导致与用户的实际位置存在偏差,从而导致送货费用估算不准确。下订单时,将根据实际交货地址进行计算,并且不会受到影响。
记者了解到,消费者对“杀害大数据”的抱怨不仅在外卖平台上。在今年的“双十一”中,北京消费者韩女士发现自己是通过App预订了一家酒店,并“同时用不同的手机”预订的,价格相差约1000元。 。
9月15日,央视在网上旅游平台上称“大数据杀人”现象,并提到网上旅游平台针对消费特征不同的游客,在相同条件下为同一产品或服务设定了不同的价格。当天,在微博上发起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,有15,000人认为他们经历了明显的价格差异,占所有选民的近80%。